《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B034321           学时:27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性质:必修

执笔人:丁延芹               审定人:杜秉海、周波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是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其重点是研究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本实验课性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通过实验得到深化。同时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结果等问题作出讨论与分析,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本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微生物学原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三大类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操作、验证实验和综合实验。其中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和染色属于基本操作,通过这两项实验内容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技能,能够熟练无菌操作技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染色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通过验证性实验实验三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微生物学灭菌技术、培养基的制备巩固无菌操作技术,验证自然环境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的同时,学会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群落。实验四为综合性实验,涵盖了实验准备、培养基制备、灭菌、无菌操作技术、平板分离法和测定大肠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等多项实验技能,按照初步发酵实验、平板分离、复发酵实验的流程,对样品中大肠菌群进行测定。本课程设置的四个实验内容,每一个内容都包括多项小实验,而且它们之间具有连续性,因为课时有限,所以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拆分成几个小的实验内容进行。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代码BB034321)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必开

选开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验证

基本

操作

综合

设计

实验一

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

6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熟练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实验样本;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的个体形态。

实验二

微生物的染色

6

 

 

 

 

学习染色的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细菌的带电性,学会选择染料;巩固显微镜(特别是油镜的使用)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尤其是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要重点掌握;掌握细菌细胞特殊结构观察方法。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细菌的分离、纯化及纯培养菌中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8

 

 

 

 

要求学生掌握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对培养基的原理和分类、用途有很好的掌握,特别对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步骤、其中应注意的地方要重点掌握,学习细菌的纯化:平板画线的方法,(两种),对无菌操作技术的练习要很好掌握,掌握菌落形态的观察,对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典型菌落的特征比较。

实验四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

7

 

 

 

 

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以及检验的原理是大肠菌群在37度,24h 能发酵屡糖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的特点,通过初步发酵实验、平板分离、复发酵实验,利用大肠菌群特性,大肠菌群菌落的特点来鉴定,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要求学生多种基本技能。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

四、 作业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从考勤、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预习报告及作业完成的水平等方面考核。实验成绩评定按照平时成绩和测验成绩各占比例60%和40%的比例计算,平时成绩按照上述考查项目计算,测验成绩为2-3次随堂测验的平均成绩。

六、实验应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为标准)

显微镜(30台)、超净工作台(4-8个)、高压蒸汽灭菌锅(2个)、培养箱(2台)、酒精灯(30个)等。

附:教学参考书目

沈萍 范秀容 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