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一、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实行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

改进实验手段,适时引入现代科学实验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实现基础与前沿的结合。一方面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如荧光倒置显微镜、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Unispec-SC型光谱仪等;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工程实际问题等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相结合,增设生物信息学实验课,使实验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实现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二、注重采取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实行基于体验的教学方式

中心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建设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购进了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模拟生物学实验环境,如设计核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预测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空间结构,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色的实验平台。建立校企联合基地,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实验、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产品的研发、生产,体验真实生产实践过程。充分利用科研、社会服务项目建立毕业设计任务库,建立校企联合指导团队,促进学生的研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三、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行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

在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第一,设立科技创新项目。通过立项的形式,设立“大学生开放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协会科研项目”等本科生科研项目基金;第二,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开展创新训练。依托相关学科建立的“百奥微生物科技协会”和“飞动植物协会”,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已成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能力训练提升的综合平台。第三,开展个性化培养。双向选择吸收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开展研究。

四、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和专业实验课程特点,采用了先根据预习抽查、现场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等方面分别打分,然后加权计算的全程考评考核方式。按照“以人为本、合理评价”的原则,对不同的实验类型,制定不同的成绩考核办法,如对验证性实验,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的深度。改革实验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建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成绩按照实验预习(10%)、实验操作(40%)、实验记录(10%)、实验报告(40%)的比例进行打分,以此来衡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