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                                       学分:3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或讨论学时:18学时

适用专业:食科、质量、葡萄酒                        课程代码:BB033316

大纲执笔人:陈义伦                                  大纲审定人:乔旭光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研究食物与人体营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丰富和提高学生食品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学习和掌握食物因素对人体生命现象影响的规律,探讨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质量的措施,以指导农业、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人群的营养与健康水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人体营养状况及膳食营养成分和卫生质量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确定影响食品营养与卫生质量的因素的常用的实验方法,了解食品及食品生产中存在质量问题及判断处理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重复。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随时补充新内容。

2)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基本原理,掌握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原因及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质量的综合措施,熟悉在食品工业中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质量的技术方法,了解营养与卫生学研究与发展的新趋向,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质量控制新方法。注重从事理论研究、实验工作的能力和农业、食品生产的结合,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课程教学改革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以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为基础,同时与生物科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密切相关,并相互推动而发展。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可提高人们的营养食品安全意识,推动农业、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它的应用具有社会意义,与社会科学相关联。教学内容与方法要紧跟营养与食品安全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注重资料和信息的深入和广泛性,理论与农业及食品生产实际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绪论(2学时)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概念、历史、地位、现状及展望,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要点: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

思考题:1.必需营养素、营养价值、营养不良、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的含义。

            2.现代营养学、卫生学发展趋势及与人类健康、农业、食品工业的关系。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6学时)

蛋白质的生理意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膳食蛋白质来源及摄入量。脂类分类与性质,必需脂肪酸、膳食脂肪的价值与来源。碳水化合物分类与生理作用,功能性低聚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人体热能消耗构成,能量代谢失衡,热能食物来源与DRIs。水及矿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人体需要量与来源,影响人体矿物质缺乏的因素。维生素的命名、分类,人体代谢特点,缺乏病,合理供给与主要食物来源。类黄酮、左旋肉碱、真菌多糖、皂甙等几类(种)重要功能因子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

要点:营养素的生理作用、食物来源与DRIs。食物营养价值含义与评价,食物中的功能性因子。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列举营养不良症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低聚糖的生理作用。

            2.影响人体钙、铁缺乏的因素。

3.营养素、营养价值、食品与人体健康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第二章  各类人群的营养与膳食(4学时)

孕妇生理及营养特点,孕妇营养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孕妇合理营养与饮食。乳母营养对婴儿的影响,乳母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婴幼儿生理及营养特点,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婴幼儿合理喂养。老年衰老机制,老年人的营养代谢特点及常见缺乏病及合理膳食。高温及低温人体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特点,改善高温及低温下人群营养的措施。运动员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特点,运动员的合理膳食。

要点: 孕妇、乳母、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特点。孕妇、乳母、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合理饮食。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实际列举特定人群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 孕妇、乳母、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孕妇、乳母、婴幼儿及老年人膳食营养易出现的问题。 

3.人体防护体系与老年人营养保健。

第三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4学时)

粮豆类营养分布及营养特点,加工贮存对营养素影响,豆类中存在的天然营养抑制因子与蛋白质的开发。蔬菜水果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保健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肉类、鱼类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特点,合理加工烹调与贮存。奶的组成成分及营养价值,奶的加工品特点。蛋类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特点,加工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常用加工纯制品如油、糖、味精、酱油、醋、酒的营养价值特点及合理使用。

要点: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 改善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的技术措施。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列举典型大宗食物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异同。

            2. 加工贮存对营养素影响。

3.混合膳食与合理加工贮存。

第四章  社区营养(3学时)

合理膳食内容,膳食结构模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DRIs。营养调查的内容、方法、意义。营养源与优质食物的开发途径,强化食品、保健食品。

要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DRIs、 膳食调查。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营养调查咨询结合。

思考题:1. 人类合理膳食结构与营养模式。

            2. 社区营养与营养不良控制。

3. 营养源与优质食物开发的技术途径。

第五章  食品卫生学基础( 8学时)

食品污染的分类,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细菌,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与食品类关系密切的霉菌,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控制污染的一般措施。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有机磷与有机氯农药的不同特点,农药使用管理与污染的控制。常见有毒金属及污染食品途径,对食品污染的危害及控制。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及对人体危害,多环芳烃的污染途径及危害。容器包装材料设备的卫生,常见的放射性核素,食品污染来源和危害,控制放射性污染的措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合理使用与管理。常用加工工艺;加热、冷冻、辐射、化学处理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要点:食品污染因素、危害与控制、食品中的三大致癌物、食品化学性污染。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食品安全调查,列举食品安全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2. 化学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3. 食品加工贮藏污染与控制。

第六章  各类食品卫生(3学时)

粮食、豆类、蔬菜、水果存在的卫生问题。肉、蛋、奶、鱼等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食用油脂、酒类、冷饮、罐头、调味品、糕点及糖果的卫生。

要点:粮豆及蔬菜水果化学污染、 肉、蛋、奶、鱼等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实际列举大宗食物安全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 各类食品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与控制。        

2. 不同食品中的主要危害因素。

第七章  食物中毒与预防(3学时)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分类,流行病学特点与一般预防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与基本特征,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及一般预防措施。有毒动植物中毒常见种类,化学性及其它食物中毒的一般特征。

要点: 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新病原。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列举食物中毒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分类。

            2.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特征及预防措施。

3. 食物中毒的判断与处理。

第八章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3学时)

食品卫生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食品卫生法的内容及意义。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食品卫生质量鉴定。食品企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技术规范,食品企业卫生的基本要求,食品企业的自身管理方法。

要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技术体系、食品卫生质量各种控制技术体系。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实际列举现代食品安全管理案例与图片

思考题:1. 食品卫生法的制订与实施。

            2. 食品卫生质量的内容。

3. 食品企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技术体系。

(二)课程实验教学

1、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必开

选开

实  验  类  型

内 容 提 要

验证

基本操作

综合

设计

1

人体膳食营养调查与咨询

6

 

 

 

 

确定对象、单位、方法,设计调查、评价表,计算与统计分析食物量和营养成分摄入量,膳食评价与改进,编写食谱,不同人群营养咨询。

2

负荷尿中水溶性Vc的测定

3

 

 

 

 

氯酚靛酚溶液浓度的标定负荷尿时间的确定。

3

食品卫生质量与企业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3

 

 

 

 

确定食品类型、调查单位、内容、方法,设计调查、评价表,分析与建议。

4

食品中营养、保健物质分析

3

 

 

 

 

总氮、矿物、脂溶性维生素、黄酮、低聚糖、SOD、类胡萝卜素

的测定。

5

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

3

 

 

 

 

挥发性盐基氮、霉菌总数、糖精、色素、甲醇、亚硝酸盐、有毒金属的测定。

2、实验要求

实验、实习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根据预习和实验实习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要有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问题讨论与建议。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食品基础理论知识,建议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法。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应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要以实验实习的规范性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附:教学参考书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孙长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李勇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吴坤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吴坤主编(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5)《人类营养学》何志谦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

(7)《食品卫生学》何计国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