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

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宽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实践的渠道,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发展,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基地建设目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望、生源质量和发展空间。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创建活动的开展,是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就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树立全方位、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与地方以及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协作,沟通双方供需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贯通,为学生能力培养和地方用人单位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学校与地方用人单位长期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基地建设条件、规划

各学院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在人才供需对路、业务合作对口、合作空间广阔的前提下,选择那些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社会知名度较高或者发展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为本学院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对象,主动与之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宽双方合作的途径与渠道,探讨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对于部分知名度高、影响力大、需求专业分布广的单位和地区可采取校院共建的方式。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签订《共建就业实践基地协议书》。协议签订后需及时报送学工处备案。
根据目前的实际需要和我校与地方开展合作的具体情况,各学院需在今年5月底之前完成第一批基地的创建工作,学校将于6月初公布各学院就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三、基地建设内容

(一)加强与就业实践基地的供需信息交流工作。各学院要及时了解就业实践基地年度的人才和专业需求情况,并据此对年度就业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择业意向和目标。积极开展学院与就业基地的供需见面和毕业生与就业基地的双向选择活动,争取有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就业基地就业。

(二)以就业基地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生思想教育活动。各学院要把就业基地建成本学院毕业生思想教育基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积极组织毕业生到就业基地,到经济建设第一线,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主动邀请就业基地的成功、成名人士和先进、劳模来校,向毕业生做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成长经历报告。了解他们建功立业、艰苦创业的事迹,从而激发毕业生积极进取、奋发成才的热情。

(三)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做好信息反馈,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各学院可利用暑假和暑期之后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活动,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尤其是我校就业基地对我校毕业生素质的评价,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 

(四)开展学校与就业基地的共建活动,形成校地、校企的良性互动。各学院要认真探索和总结就业基地建设、维护、巩固和扩大的经验,不断探索出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新的内容。要加强合作,定期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积极开展就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讨工作,实现双方网站的链接。

四、基地建设管理

(一)要按不低于每50名毕业生1个基地的标准建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每年建立三分之一,三年内完成,有条件的学院可与学士后流动站和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结合进行。各学院所建立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外省就业实践基地要占一定比例。

(二)要及时把已建基地名单和签订的协议书报送学工处备案,并在学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网上公布。

(三)要与每一个基地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方案的实施,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要以书面形式报学工处。

(四)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定期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要更新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从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抓好基地建设工作。各学院要及时总结就业基地建设的经验,不断开发和丰富基地的功能,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方法和内容。

五、基地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表彰

学校将不定期抽查各学院基地建设和活动情况,并将其作为学院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评选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